close
這兩天『娃娃車悶死幼童』的新聞,我想一定又引起所有家長的關心與緊張。
真的覺得這些老師們到底在幹麻啊?
所以po上幾則關於「娃娃車」的資訊提供大家參考!


◇臺北市學生及幼童交通車管理規則:
網站:請至台北市教育局下載文件



◇幼稚園幼童專用車安全接送流程

台北市教育局最新擬訂「幼稚園幼童專用車安全接送流程」,除了駕駛及隨車人員做好行車檢查之外,對幼童要做完整的上下車紀錄,上學進教室要由班級老師簽名,學童放學下車不是家長親自接的要聯繫家長,一切都要依最新作業流程操作,下周一將正式上路。

北市所屬幼稚園幼童專用車安全接送流程,在「接」幼童前,每日行車前應作安全檢查、駕駛與隨車人員行前準備、依規畫路線接幼童上學、幼童上車登記(幼童未上車,立即以電話向家長查詢並向園方通報)、幼童下車紀錄包括確定送幼童進入教室,由班級老師確認人數並簽名,缺席幼童應翔實追查未到園原因。

「送」的流程,包括幼童行車檢查、駕駛與隨車人員行前準備、幼童上車登記、依規畫路線送幼童回家、幼童下車(未由家長接的幼童應聯繫家長)。

教育局長吳清基表示,目前台北市公立幼稚園幼童上、下學,多由家長接送,公立幼稚園並沒有幼童專用車;私立幼稚園備有幼童專用車,共計有二百七十四輛,這些幼童專用車每年都應接受台北市監理處的定期檢驗,教育局、社會局、交通警察大隊與北市監理處,每學期廿四至卅次不定期的聯合路邊臨檢,幼童專用車都需經過檢驗合格才准許接送幼童。

一般民眾通常只會注意娃娃車有無超載,但其實檢視娃娃車標準繁多,且合格幼稚園不代表有合格娃娃車,家長不可不慎。

娃娃車載客人數依車體大小不同,例如一般九人座改裝車輛,約可承載十八名幼童,內裝則應配備滅火器、急救箱等設備,最重要的是座椅排列應和目前公車或遊覽車一樣,採面向前方的「非」字型設計。

以往許多娃娃車座椅採「川」字型排列,撞擊時常導致兒童腰椎、頸椎甚至頭部受傷,改為「非」字型設計相當重要,更不能設置立位或輔助座椅,為方便幼童進出,上下車階梯寬度至少應五十公分以上,第一階距地高度也不可車過卅公分。

車體外觀部分,家長可留意車窗玻璃不得黏貼不透明色紙或隔熱紙,且不得裝設橫桿或護網阻礙逃生, 車身兩側與後方還要張貼倒三角形反光貼紙。

發生娃娃車事故九五%是人為因素,但目前政府對娃娃車隨車人員缺乏規範,成為幼兒安全一大盲點,許多業者雇用社會新鮮人擔任隨車員,發生事故往往欠缺緊急應變能力。

要當個稱職隨車人員,除需具備急救護理常識,每次上下車確實清點人數,更要隨身攜帶乘車幼兒名冊及緊急聯絡電話,熟記行車路線及各定點上、下車的幼童,確實將孩子親自交給家長或指定接送人,種種要件缺一不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